目前分類:藝於遊 (4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過去自己對原住民的認知與想法很一般。直到十幾年前在文總任職的時候認識了NAIGAI,讓我看到原住民除了「天真活潑又懶惰」(引孫大川語)之外的熱忱和對文化斷層的省思。

孫大川說,台灣給世界最好的禮物,就是原住民。有影,才敢大聲這麼說!這種獨一無二,可不是傲世的面板、小摺、NT產業可以取代之。台灣受到政治地理發展的牽動,選擇往西靠、成為大陸內地的延伸,或者往北靠,尋找殖民母國的次文化傳承。但其文化張力都遠不及正視台灣在南太平洋盆地中的角色,因為台灣可是南島文化最輝煌的堡壘,方言達43種,只要大家願意往東向太平洋看,親近地緣、文化,那台灣的文化國際觀,將會就此改觀。

在台灣,原住民文化同樣也在狹窄的族群觀內打轉,原住民社會向來樂天、敬天,但卻受到商業與政治制度的宰割,連先佔權都不被尊重。為滿足台灣人所謂的文明進步,卻得犧牲少數民族的生活空間,蓋水庫、國家公園,只留下河床地給他們,所以颱風地震一到,原住民部落就出事,全國有上百個部落必須遷村,要他們遺忘祖地、祖靈和生活記憶,這到底算是天災還是人禍?

原住民族沒有立文字,但不代表沒有文學。近年來,各種的口傳文學透過漢語工具的記載以及高科技,得以留存。音樂、舞蹈與文學是親近的,透過吟唱和儀式完成詩篇,是從生活中產生的文學。並且見證他們的文化。原住民文學維持著人與自然之間的倫理與話機制,並以各種禁忌與儀式來成就。

1945年之後,原本用來做為各族溝通的日語無法再流通,所有族人必須學習新的文字工具~北京語,原住民文化的傳承發生斷裂,各族之間、世代之間產生文化崩解。孫大川說,以他自己的經驗,大約也要三十年的內化,才能接受新的文字工具。

近年來,因為國家認同與本土化議題的延燒,反而帶動了原住民文化的工具性、有目的性的爆紅,政治人物開始爭相承認自己有原住民血統;但是政府寧願給東華大學253公頃的校地建造以原住民文化為發展特色的大學,也不願意撥給2~3公頃的國有好地當做原住民賴以生存的生活空間。這是一種對文化的掠奪與壓制,大家都是共犯。

wl052808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的「前任情人」堅持要永遠愛著你,這會是一種束縛,還是喜悅?這部很好看的義大利電影,卡司我一個也認不得,前半段讓我一直發笑,後半段卻讓我一直飆淚。

    這部電影的鋪陳方式,類似前幾年珊卓布拉克演出的奧斯卡影片《衝擊效應(crash)》。兩部電影講的都是在大城市中,看似各自獨立的偶發事件,其實都相互關連。只是《衝擊效應》講的是種族與階級歧視的嚴肅主題,而《舊愛喜歡你》,講的是六對情侶如何在已(將)逝的戀情中,重新選擇舊愛的悲喜劇故事。故事就發生在從聖誕節到情人節的短短53天之內,在新愛與舊愛之間,情感續溫與發酵,最終產生了人生重大的轉折點。

最令我動容的是賽吉歐和蜜卡拉的故事。賽吉歐是有名的兩性心理醫生,他在多年前與蜜卡拉離婚之後,就過著沒有羈絆的自在生活。因為前妻意外喪生,讓他得停止他的泡妹人生,並且重新展開與兩個女兒同住的新生活。透過與女兒相處的過程,他也重新省視他和亡妻過去的點滴。原來雖然離異,但是亡妻從不在女兒面前說他壞話、抱怨他;每年聖誕節都準備禮物給他,但賽吉歐從沒收到過,因為亡妻以為每年的那一天,他會回家團圓。蜜卡拉摯友說,如果他還活著,仍會愛著賽吉歐一輩子。賽吉歐找到了多年來未開封的禮物,最後帶著亡妻放在床頭櫃上的書,到他的墓前一句一句念給他聽。在此時,過去曾經造成雙方離異的種種理由,都得到的諒解和救贖,似乎都沒有什麼好計較的了。就是這,令我飆淚不止。

對於舊愛的回憶,無論是恨是愛,終在心中佔有一個角落,在生命中低徊時低吟不已!

wl052808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吳念真,是一位家喻戶曉的歐吉桑,感覺在情感上很貼近人心,但是在對社會觀察的思路與論辯上,卻常有驚人見解,讓人覺得"撒嘸"與心疼。大學時期,曾經有好幾年,我都會以為金馬獎的最佳編劇獎,是不是只為了吳念真一個人設立的?第一部讓我看不懂的國片~「悲情城市」,也是他擔任編劇的。

一位朋友說,看到他就會笑,我想絕對不是他的外觀或者是有什麼丑角式的演出使然,而是一份接近庶民的同理心所發乎情的感動,讓人會心一笑。大家看他的人生多采多姿,但是他說,他的人生從來不是經過「選擇」而來的。他常聽一些有社經地位的人說,成功之道在於從小立下志向、努力達成。身為靠運氣吃飯的礦工之子,只有「被安排怎麼做」,無法「自己選擇做什麼」的順天性格。因為環境的困頓,讓他自小就得經歷過很多事情,例如小二就得為大人讀報、為村民代筆寫信等,對於生死、人情世故、人性論點,有很深刻的體會。從提筆寫小說、參與電影、電視到廣告、舞台劇,他都是局勢發展到哪,就順勢做下去。這是吳導的謙虛之詞,但是如果底子不夠深厚,又如何能夠在各領域之間游刃有餘?

演講結束後,我問了一位同行者,除了「吳念真」這個形體之外,如果放其他的人到一樣的環境,瑞芳出得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吳念真」嗎?朋友說,會的。因為他認為「時勢造英雄」。其實我有不太相同的看法,「吳念真」之所以成為「吳念真」,在於他對事物具有獨特的感受力,可以化諸文字巧妙地表達出來以渲染更多的人,並且造成共鳴。我反倒覺得「英雄造時勢」的成份高了一點。

另外,他認同本土文化、不以成長環境為恥,並且將甘苦、點滴與真實生活結合,這一點「嘸棄嫌」,則令我感動,看來貧乏的成長歷程,卻成為他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有聽眾希望他能夠以台灣四百年史為主軸拍成一部電影,吳導說,太難了。我想應該是因為史觀尚未形成共識之故,但也同時可見大家寄望之深!

一個很有寓意的文化演講。

wl052808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四屆蔡瑞月舞蹈節自十一月六日起登場。今年的節目特別邀請日本國寶級現代舞大師折田克子、蕭靜文舞蹈團、世紀當代舞團、詹天甄舞團、陳書芸舞團、三十舞蹈劇場、翔藝兒童舞蹈團等國內外的七個舞蹈團體共同演出,以致念八八水災為主題,用舞蹈傳遞對人和土地的關懷。

在蕭渥庭董事長的致詞之後,來自屏東縣林邊鄉翔藝兒童舞蹈團的小朋友們身著舞衣,以單純、童真的肢體動作,將歷經災難的惶恐、無助化做感恩與重生,舞出名為《謝謝》的舞蹈。團長黃虹育表示,林邊鄉已經完成八成的復建,剩下的兩成,他們會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來,聽到這,超想飆淚的。

《五指歌》是蔡瑞月老師小時候常常哼唱的兒歌,在他小時候就為這歌編了舞。並暗喻五指同為生命共同體,只有互相扶持、不嫌棄,才能發揮力量。

大頭拇在跳,大頭拇在跳,跳跳吟詩,真歡喜。

二節也在跳,二節也在跳,跳跳吟詩,真歡喜。

中指亦在跳,中指亦在跳,跳跳吟詩,真歡喜。

這指未曉跳,這指未曉跳,艱苦憂悶滿目屎。

尾指亦在跳,尾指亦在跳,跳跳吟詩,真歡喜。

整個開幕式記者會非常文藝、溫馨。在用唯二兩句行走江湖的日文,和折田克子大師以及日本交流協會的馬場先生認識之後,轉身一想,這麼盛大的台日文化交流盛會,文建會只來了致詞完就得趕著離開的處長級官員,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甚至只有股長到場,反倒藍綠市議員來了四位。不是說官大一定學問大,也不是說一定要這個排場,只是看到表演團體等著分享的喜悅與日本人的慎重其事,再對照國內文化事務的主事者,居然是這麼看待這場盛事!更遑論所謂的學院派,長久以來在行政資源分配上的打壓與莫名的政治意識型態的考量,加諸在蔡瑞月舞蹈社的壓力。這些舞動人心的演出,背後竟要承受這麼多挫折,真的是很辛苦!

 

 

wl052808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描述因失去的親情而讓人一輩子走不出陰影的電影很多,珍妮佛傑森李、凱西貝茲合演的《熱淚傷痕》是印象中最深刻的。近日的《遺忘在公園的女孩》,則又是一部感人的故事。

Julia(雪歌妮薇佛飾)的小女兒Maggie在他的面前轉眼間失蹤,這一份再也尋不回的愧疚和遺憾,卻從此跟著她。於是她選擇封閉自我、放棄自己最愛的唱歌、抗拒丈夫和兒子的關心,用自懲和逃避,構築成她的悲傷世界的高牆。16年後,她隻身重返紐約,冷漠、專業是她在白領職場上的形象。前夫已再婚、兒子也即將結婚生子,她的行為、社交與眾人這麼格格不入,連最起碼的親情,都吝嗇給予,反正一切都不關她的事,她不在乎。

陰錯陽差之間,一位來自密西根的小女孩Louise在餐廳內被男友狠甩,低頭大哭,Julia的惻隱之心和用錢大方,發展了以下的故事。Louise原來是道地的紐約小混混、不學無術。她一而再、再而三利用了Julia思女的投射情感,侵門踏戶。Julia雖略為知情,因為內心的補償作用作祟,選擇原諒。也因為Louise的同住,的確豐富了他一成不變的生活,甚至帶來觀念上的改變。但是,LouiseJulia獨佔的,所以即使Louise不回家、帶一夜男友回家時,她生氣,但仍接受,因為尚不影響她的母親角色。但是,當自稱是Louise的哥哥也出現時,Julia幾近崩潰地趕人出門,因為「有哥哥」這件事,嚴重地威脅到她是獨一無二的親人角色。

後來Julia帶她出席兒子的婚前宴。正當親友為Julia的改變感到欣慰時,Julia的兒子才猛然發現,媽媽是把Louise當做失蹤多年的女兒復活了,並且沈溺在自己的異想世界之中,當場拆穿了這個自欺的謊言。於是Julia重新回到封閉的內心世界,看似一切回到從前,其實在她的心中已經起了一點漣漪。

接下來,是我覺得整部片子中最具轉折性的部分。Julia前來探視受傷住院的兒子,並且帶來一份給新生兒的禮物。她泛著母性來到病房,眼裡像是會發光似的看著兒子和手上的孫子,一種生命的傳承與喜悅跳了出來,在這一刻,我相信她己經準備重新讓自己回到這世界感受親情,並且彌補曾經失落的一切。

劇情最後一折的發展,Louise這個女騙子哭倒在Julia門前向她懺悔,準備告訴Julia所謂的「真相」,只見Julia冷漠地說一句:「我不在乎」,在她走進家門後,卻留下一扇開著的門,The End

人家常說個性成就命運,有一些點,就是走不過去,受苦的是自己和週遭的人。或許在一個完全沒有預期的情況之下,有一天心結就突然解了。所以重點還是要敞開心房,給自己一個機會。這部片還好沒有哭哭啼啼地尋人、與家人爭執甩門、情緒崩潰的畫面,讓人可以更細細體會Julia自我療傷的和重生的過程。還有,雪歌妮薇佛精準的詮釋,令人激賞。

wl052808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較於其他的歌仔戲演員,唐美雲的表現算是滿全方位的,這種多元化的特色,不但讓他跨足演戲事業,從大螢幕到小螢幕,連獲大獎的肯定;而在本業的歌仔戲中,也看得到舞台、音樂與劇本的創新。所以她可以是「娘家」中的校長夫人,也可以是戲台上的俊俏小生。今年領的是女演員獎,明年可能領的是傳統戲曲獎。

唐美雲娓娓道來她的學戲歷程,雖然是世家出身,但是基本功就是得靠自己苦練,不會因此就佔到什麼便宜。她在傳統戲曲中不斷尋求創新,以期能與現代接軌,例如在南北管中加入弦樂;在都馬調、七字仔之外加入新譜的樂曲;請非職業演員來戲中客串;帶入多媒體技術取代傳統的景片等等,這些或多或少都引來一些非議,但這卻也是她企圖讓歌仔戲能夠傳承下去的方式,見過她的人、聽過她演講,都不會懷疑這一點。

座無虛席的來賓,是歷場講座以來,平均年齡層最高的,但無論是資深國民或者是年輕人,其實是臥虎藏龍,每人的提問都非常地「不像粉絲」,問在唸歌中採用文讀與音讀的取捨?問傳統與創新之間的拿捏?問老一輩演員的精神是什麼?問未來傳統戲曲的希望是什麼?有關心、有掛念,至於成立國家級的歌仔戲團,則是他和廖瓊枝老師共同的心願,雖然具有很多爭議,但是就突顯一個國家文化發展特色與重點、保存文化資產這一點而言,我是支持的。

wl052808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屆(2009年)鄭福田生態文學獎今日公布得獎名單,經評定共有37人獲獎,包括競賽項目散文組張英珉等七位獲獎、台語詩組周華斌等七位獲獎;非競賽項目珍愛老樹校園徵文組劉奎蘭等二十三位獲獎。得獎名單公佈於鄭福田文教基金會網站 http://www.futien.org.tw基金會將安排20091017日(週六)舉行頒獎典禮。

 

鄭福田文教基金會在今年首次嘗試辦理以生態為專題的文學獎,獎勵對台灣自然生態的觀察、抒發人文關懷之書寫。自四月一日起至七月三十一日止公開收件,共計收到497篇作品,質量俱優。經過初審、複審、決審之後,各組評審根據寫作主題與文學條件來評定得獎名單。


   
召集人李敏勇表示,這次的文學獎是以「生態」做為特殊的主題,與一般不設主題的文學獎不同,新詩組更以台語為書寫條件,顯示對本土文化的重視。參賽作品大多都能把自然生態與文學條件結合起來。最後評定的37件作品,富饒生態觀點、書寫對象非常多元、內容層次豐富,文采動人,均為一時之作。

 

「散文組」共收到200件作品,由李敏勇、劉克襄、廖玉蕙擔任複、決審的評審。劉克襄表示:「參賽的二百篇徵選文章,呈現的多元豐富內容,觸探的廣泛問題,更讓人眼睛一亮。」首獎第一名的是張英珉<栽荒>,廖玉蕙認為,作者以家常內容將大自然與人情結合,很生活化,是將文學與自然、生活結合的一篇

 

  「台語詩組」共收到105件作品,由向陽、李敏勇、曾貴海擔任複、決審的評審。向陽認為,參賽的作品普遍有針對生態、土地的問題,寫出感覺、付出感情,用詩的想像發揮,會予人感動的境界。獲得首獎的作品是周華斌的<數念~一封情批>。作者對台灣生態自然的感情有很深刻的表達,台語用字與用法均很順暢,三位評審一致予以最高的肯定。    

「珍愛老樹~校園徵文組」,共收到192件作品,由林淳真、林佛兒、蔡秀菊擔任複、決審的評審。林佛兒指出,校園徵文以學生為主,不同於文學獎的競逐,故文學的純度不是唯一要素。以珍愛老樹為目標,鼓勵青年學子以欣賞老樹的心情,培養做人及敬老尊賢的胸懷。入選的23篇,均洋溢著青年學子愛樹、愛鄉土的熱情。

鄭福田文教基金會指出,未來這些得獎作品將出版專刊,以饗文學同好。同時,基金會將於1017日上午舉行頒獎典禮,與所有得獎者共享榮耀。相關資料請詳見鄭福田文教基金會網站www.futien.org.tw

wl052808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l052808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鄭福田文教基金會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文所合辦<文化台灣>卓越講座,在九月份邀請了台灣極為重要的音樂家簡上仁教授(優良唱片金鼎獎及全球華人藝術文化薪傳獎得主)擔任講座,講題是「歷史的腳步聲-我來唸歌乎恁聽」。

簡上仁教授長期關注台灣本土的音樂,從採集民間歌謠、重新創作譜曲以至於成立「田園樂府」大力推廣,深入各鄉鎮演唱;另外,在研究上亦取得英國雪菲爾大學博士資格,寫就許多研究專書,理論上與實踐並進,他的努力讓我們得以更親近自己土地的歌謠,並大聲地唱出屬於自己的歌。每一首歌都是一個故事,歡迎您來聽簡講座講台灣的歌、台灣的故事,連接本土聲音的脈動。

講座:簡上仁先生

主題:<時代的腳步聲—我來唸歌乎恁聽>

時間:918(週五)19:00~21:00

地點: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至善樓B1國際會議廳

期待大家繼續踴躍參與,跟隨台灣音樂的節奏脈動,與我們一起歡唱台灣的歌謠。報名請至:http://s22.ntue.edu.tw/activity1/activity1/content.asp?actno=204

                                                                     

 

 

 

wl052808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故事館將舉辦為期2個月(8/29~11/29)的「老樹的故事」特展,我們也參與了策劃!

 

這次主題為老樹的生態環境,希望藉由認識老樹的生命,進而了解“樹與人”的關係與淵源,讓民眾重視且珍貴這群「活古蹟」,並建立社會大眾尊重生命,保護樹木與綠色資源的觀念,體認到環境與樹木保育的重要性。

 

本次展覽內容分為「樹與生命」、「樹與人文」、「樹與環境」,我們將介紹樹木醫院平日運作情形、樹木醫生又在做哪些事?樹生病了有什麼特徵?如何醫治生病的樹等等。同時,本會的顧問蕭文偉先生在1114日下午3點也有一場演講,題目是「樹醫生在做甚麼」,請大家有空來奉茶吧!

 

 

 

老樹講古-特展講座

 

 

 

 

 

1990年,台灣開始執行老樹保護計畫。前省政府農林廳村落老樹調查保護計畫的執行標準,調查全台平地及山坡地村落附近的老樹,列出三項認定標準,只要符合其中一項條件,就能被稱為「老樹」。有哪些認定標準呢?劉科長將為你慢慢道來~

 

 

 

 

 

 

 

    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主辦單位:台北故事館

¢ 講座主題:

 從繪本創作談社區自然故事-再見小樹林

講者:繪者-張又然

時間:9/12 ()

            3:004:30pm

 

曾經,有片小樹林陪伴我度過充滿幻想的孩童歲月,也是我的秘密基地。然而,在某個清晨,一陣陣刺耳的電鋸聲,毀壞了陪伴我成長的小樹林,我一直想為這片小樹林做些事情,於是我決定創作再見小樹林。講座對談分享我與小樹林的情感,一個永遠在我心裡的故事。

                                        

 

 

 

守護城市寶石-認識台北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

講者:文化局四科科長-劉得堅 

時間:10/17 ()

3:004:30pm

                                        

 

 

 

 樹醫生在做什麼

講者:樹醫生-蕭文偉 

時間:11/14 ()

      3:004:30pm

樹生病了不會喊痛,因此樹醫生會根據樹木外觀,配合土壤硬度、酸鹼度,問周邊管理人員近期發生的狀況,對病害組織進行切片,進行全盤的診斷,才能進行正確的診治。想知道醫生做什麼,怎麼看診?樹醫生將帶您一同體驗。

  

 

   

 

「老樹講古」講座報名表

    

 

連絡電話

(務必填寫)

Tel:

Mobile:

E-mail

(務必填寫)

 

參加場次

   9/12() 繪者:張又然

  從繪本創作談社區自然故事-再見小樹林

   10/17() 文化局四科科長:劉得堅

   守護城市寶石-認識台北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

   11/14() 樹醫生:蕭文偉

  樹醫生在做什麼

    ¢報名方式

1.   詳填本報名表,交至台北故事館服務處

2.   電話報名 02-2587 5565 ext. 106

3.   傳真報名 02-2587 5578

4.   電子郵件報名 story@storyhouse.com.tw

   *報名表資料請務必填寫清楚。

    ¢注意事項

    活動當天請準時入席。

    ¢參加對象:社會大眾

    ¢簡章索取:台北故事館售票口或上網下載      

    http//www.storyhouse.com.tw

  洽詢電話:02-2587 5565 ext. 106

 

 

 

 

 

 

 

 

wl052808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炎憲館長主講的「台灣人物的生命書寫:從回憶錄、口述歷史談起」。他說,口述訪談可以補充官史的不足,也可以讓我們得以深層面貌記載史實。我們也應當堅持以台灣史觀來建構台灣人民的歷史。

台下聽眾踴躍提問,二二八教育對年青一代是否失靈?台灣如何建立歷史?我認識他這麼多年,第一次見他講得慷慨激昂,目光炯炯發亮,獲得在場許多聽眾的共鳴與迴響,完全不是他平常「我炎憲啦!」這種親切而且斯文的模樣,果然是台灣史學術界大師兄的典範。

張館長說他早就立定志向要做口述歷史,只是剛起步時很不順利,不能獲得當事人的信任。經過鍥而不捨的努力、接觸,用心對待,終於讓他完成第一本林宗義家族的口述歷史,接著第二本、第三本就更容易些,成就他成為台灣口述歷史的第一把交椅。

wl052808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喜歡吳仲宗老師的創作主題,所以也央求莊老伯「路過」他家時,要再幫我帶個馬克杯回來。老伯果然是使命必達,還帶來紅、綠兩色不同的對杯。我早就決定要拿來用,但是帶回家好多天了,也向朋友愛現過了,到現在還是捨不得用。

這應該是我用過最貴重的杯子了,價格和心意都很重。其實我不缺杯子用的,但是選杯子用,卻靠感覺,感覺對了,才會拿出來用,光是阿爸在我當年讀研一時送的亳無特色紅色土土普通保溫杯,也是用到去年才換掉。

我珍藏了一些有記憶的杯子,有彬弟夫婦送的英式骨瓷杯組Wei親繪的台灣百合花朵杯、Jamie的沖繩藍色玻璃杯,路寒袖的「屈辱之間」題詩杯、LS紀念杯、還有wedgwood超級貴婦杯等,平日並不用他們的,讓他們的存在代表著一段記憶。

我很豪邁地把綠杯送給老吳,他倒也馬上拿來用,並沒有像我想得那麼多。我也要拿來優雅地喝茶,把吳仲宗的美學透出去、並且也時時在心裡沈澱。

wl052808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歌子戲是台灣唯一土生土長的劇種,也是台灣人最親切的台灣經驗。(河洛官網)。

儘管歌子戲的發展曾經受到日治時期以及國府來台兩次的壓制,終無法澆熄歌子戲強韌的生命力,它還是最足以代表台灣人生活與文化的戲劇。

關於歌子戲的起源,雖然大家認為是在台灣的宜蘭,但是也有人堅持是自福建傳進來的,為了正本清源,我問過無數研究台灣音樂的老師與研究生,答案幾近一致,歌子戲的的確確就是台灣原生戲劇,毋庸置疑。

「山寨情仇」是河洛歌子戲年度公演大戲,看現場和電視演出真的很不一樣。對於身段的考究,不是電視可以一鏡帶到的,現場唱腔對演員更是一大考驗。這齣戲不用傳統野台的固定彩繪景片,採用有現代舞台設計概念、有前後、可升降的景片。揚棄正夯的多媒體視覺,回歸舞台的傳統與單純。在音樂上,還是以南北管以及傳統樂器的演奏為主,鏗鏗鏘鏘,自成一局。

小咪、石惠君和呂雪鳳這三大要角分別出場時,台下傳來熱烈的掌聲,就是有名角的風範。歌子戲場不像聽古典樂般嚴肅,觀眾很隨性,腰下得好、唱得精采,隨時不吝給予掌聲。

在謝幕時,飾演老生的呂雪鳳說,河洛堅持走傳統演出路線,是大家可以信任與期待的團體,這麼自信,讓我很感動。

拜電視所賜,小時候我們都是守著電視來認識歌子戲;三十年後,社會與媒體多元化發展的結果,反而讓傳統戲曲加速式微。歌子戲裡的忠孝節義被視為老掉牙,傳統戲曲的節奏與唱腔,也不被年青人喜愛,從觀眾席的年齡層可再度驗證。但如何向現代取經又不失傳統本質,是歌子戲持續發展的嚴峻任務。

問我為什麼還願意走進戲院?因為演員的甩袖、走圈、蹉步,舉手投足之間都是藝術;現場的唱功張力,餘音繞樑,讓人回味無窮。更重要的是,歌子戲的傳統正受到現代社會潮流的挑戰,戲團要努力,觀眾也要支持,才能長久。

wl052808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千萬別小看好萊塢式的商業喜劇的影響力!

我向來是不喜歡美式足球的,更不喜歡只會賣弄肌肉的巨石強森,所以基本上<超級盃奶爸>這齣戲,根本就不會是我的菜。某一陣子轉到star movie台,居然一直在重播這部片,老是被我看到!某次看到這部片的片段,就像被勾了魂,急切地想往下看。

故事很芭樂,就是講一位”NEVER SAY NO”的明星四分衛,在某一天突然冒出一位小女兒跑來認親,從抗拒、適應到接受的故事。小女孩的媽媽當初和喬(巨石強森飾)相戀,因為無意中有了身孕,但又不想影響喬正在起步的事業,所以選擇默默地離開。多年之後,因為小女孩的媽媽必須到非洲工作數週(其實媽媽早在數年前就死於車禍,是由阿姨撫養中),所以讓小女孩到父親身邊。喬對於突來的認親無法適應,他一向驕傲慣了、事業如日中天,大家都要照他的規則生活,偏偏這個意外搗亂了他一手可以掌握的生活。

當然結局也是很芭樂,喬最後接受了小女孩,血濃於水的親情讓他收起桀傲不遜的個性,並且在小女孩的鼓勵之下,帶著重傷重返球場,率領球隊爭回冠軍。

令我感觸的是,在什麼樣的心情之下,一個女人可以為了成全一個男人的事業,寧願選擇離開、獨自撫養孩子?戲裡沒交代,卻讓我想了很久,仍無解。

還有父女之間緊密的互動,可以完全改變一個男人,即使以前多麼自由自在,有了下一代之後,內心溫情的一面表露無遺,害我有想生個女兒的衝動,不過想想家裡仍有兩隻小惡魔肆虐中,我想還是算了!!

wl052808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人‧台灣色——多元文化下的色彩符碼

一、前言:台灣人在多元文化下的色彩容顏

二、紅色符碼:無所不在、魅力四射的生命信仰

三、綠色符碼:逢凶化吉、健康靈動的山水原鄉

四、褐色符碼:與自然為友、尊古人為師的生命本質

五、藍色符碼:生命緣起、廉義淨純的空間象徵

六、桃色符碼:用愛、用情、用生命的炫爛,釀造臺灣人 自己的春天

七、黑白符碼:天地乾坤、陰陽對偶的兩極世界

八、金銀符碼:永恆平淡、尊貴超逸的聖境遐想

wl052808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枝演社是國內小具知名度的本土戲劇團體,這個劇團的靈魂就是「胡撇仔戲」(opera的轉音),也就是以創作台語戲劇為主,結合歌、舞、戲劇、民情的演出。是由早期的野台歌仔戲演變出來的一種戲劇型式。說它「胡撇」,倒也傳神。

 

<浮浪貢開花3~勿忘影中人>是金枝演社在「胡撇仔戲」系列中的第六齣戲碼。「浮浪貢」指的是夢想偉大、創意無限,但卻一事無成的人。劇中人浮浪貢阿才終有「開花」(指有一些作為)的時候。這個系列三比前兩集更精采,劇情不但維持對底層百姓苦中作樂的描寫,故事的縱深更跨越了日治時期到國府遷台初期,甚至嘗試著加入以台灣人為主軸的史觀,讓這齣戲有了有別於以往的張力與厚度。但是對於劇情中的二二八情節,卻稍顯不夠深刻,或許這也是導演的原意,點到即可。

 

上週帶著學員到金枝演社位於北投子的排練場去參訪,親身經歷本土劇團的艱辛,但也體會到團員融為一家的和樂。今日下午聆聽王榮裕導演的現身說法,講述歌仔戲與胡撇仔戲被看輕與漠視的現實面,但他也點出本土文化的可貴與無限發展的潛質。王導演點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只有認同自己獨一無二的文化,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才會有自信、才會快樂。

 

金枝演社以自己創新的方式為本土的文化繼續發聲與演繹,雖然很困苦,但金枝一路走來的堅持,紮實的表演功,已經讓他們培養出三位金鐘獎得主,接著下來,他們還要創作更多本土戲劇,以饕同好、找回本土文化的詮釋權。

wl052808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功力的紀錄片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的平舖直敘,沒有煽情與假相,以影像與訪談記載一段故事、一個脈絡。然後這段故事像一把利器,靜靜地、狠狠地在內心深處抽你一刀,傷口這麼深,等你感覺到了,便不知不覺痛得哭泣起來。

「綠的海平線~台灣少年工的故事」。這是一個描述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八千多名的台灣少年被募集到日本海軍空C廠修造軍用飛機的故事。時代的錯置,讓這群少年工選擇到日本工作,因為家裡實在太窮,要去學個技術回來好安身立命;在情感上則是為母國奉獻,戰爭時期「寧願死在日本,也不要死在外國」。在戰敗後,基於自己對國族認同以及評估未來的發展性,他們各自選擇回台灣、留在日本或者前往中國,展開自己的下一段人生。在六十餘年後,這些當年的少年工重回神奈川縣的高座海軍C工廠尋找記憶,領回日本政府當年欠他們的「畢業證書」。

仇日是沒有必要的,雖然日本曾經是台灣的殖民母國,但是這一段歷史已經過去了;仇外省人也是沒有必要的,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大家只是先來後到,如何凝聚共識讓台灣不要再成為誰的附庸國就對了。,就像一位受訪者說,我們生下來就是這個年代了,並無法選擇。但是我們卻可以改變、改造這個年代,只要我們保有自己的主體性。

 

拜台灣這幾年紀錄片十分夯所賜,我們可以有不同角度來了解各種社會面向與歷史。綠的海平線,記錄著六十年前台灣少年工的奮鬥故事,透過歷史的窗,引領我們去了解一段被遺落的歷史。

wl052808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完了「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故事舖陳流暢、主題莊嚴,但整部電影在結構和結局的保守性與隱晦性,卻稍稍削弱了這部電影感人的節奏與深度。

在日本,這部片主角的行業是「入殮師」,在台灣則翻譯為「禮儀師」,這和我的認知是不太一樣的。日本的「入殮師」是專門引導家屬舉行入殮儀式,並為逝者淨身、更衣,是喪葬公司的「下家」(引自電影語);但是台灣的「禮儀師」卻是協助家屬處理所有治喪事宜,遺體則由放板工人、入殮工人、封口工人來進行。這是我對譯名上的吹毛求疵,但也因為被譯名先入為主的誤導,所以當我以「禮儀師」的角度來看這部片時,就覺得有一點看不到全貌的遺憾,當然這無損這部片所建構的莊嚴與對臨終生命的尊重。

這部片除了介紹一般人比較不熟悉的入殮儀式之外,還要帶出的是希望大家對「入殮師」這個行業的尊重,包括小林大悟(本土雅弘飾)、小林妻(廣末涼子飾)、小林同學等人,都是從不認同這個「羞恥」的行業,到尊重。小林大悟他是個失業、失意的大提琴手,回到鄉下後為生計而「誤入」這個行業。從社長的專業與處事態度,看到了人類對生命應該有的尊重,死並不可怕。莊嚴的入殮儀式在進行,入殮師為死去者更衣、上妝,留下最美好的尊容,一旁跪別的家屬,則藉著這個過程緬懷已逝的家人,哀傷凝視。小林終能自信地投入這份工作,並且獲得家人與朋友的支持。

這部片的內容奇特,再加上"啟蒙點"很少,所以帶給觀眾的「驚奇」遠大於「對生死的思考」。又或者是,在台灣大家對於「禮儀專業化」已逐漸熟悉與接受,所以對於「為死人化妝」的人,並不會這麼排斥或者看不起。再回頭看這部片,就會覺得少了一點在小林自我轉變的過程中的描寫,讓人覺得他好像是「做久也就習慣」了,而不是因為他對這份工作起了多大的生命省思,讓他繼續成為「入殮師」。

wl052808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很難下筆的一篇筆記。

文學是什麼?

    文學是語言表示的藝術與文字;是一種符號、工具、精神的觀念傳達。在文學的領域中,詩比歷史更真實,詩是民族心靈的聲音,小說則是社會的生活縮影,同時文學可以有多元性的延伸,例如戲劇等等。

文學的爭辯~文學為了什麼?

為藝術而藝術vs為人生而藝術?

純粹主義者,持藝術的工具論;社會參與論者,以歷史與經濟條件創作文學。

波蘭詩人Milow1980年諾貝爾獎)提出三種最不可取的詩形式:

1.官方謊言的共謀~為政治服務。

2.醉鬼的旁歌~不知所云?

3.大二女生的讀物~輕薄、膚淺、討好。

台灣文學面臨的歷史際遇與文學情境

1.文學發展的歷史際遇-被殖民的經驗,許多文本均以殖民地生活為書寫主題。

2.文學發展的歷史際遇-語言的斷裂性,造就許多文本以日文書寫的樣貌出現。

3.文學發展的社會條件-出版社不出台灣作家的書。

以新文學的角度來看,日治加戰後的背景,讓文人找不到主體性的文學軌跡,無法建立文化上的認同與歸屬。

作家與作品

同一個創作時空下,本土作家與外省籍作家對心中故鄉描述的差異性,兩種完全不同的書寫主體,均同時被台灣社會接受。

聽一些詩的聲音

在聆聽李敏勇老師與蕭泰然先生共同合作的「台灣魂」樂曲中結束。

wl052808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財團法人鄭福田文教基金會舉辦的2009年<咱e台灣>青年研習營即將於7月13日登場,共計五天。另有台北、台南2個梯次,除「認識台灣」的定點研習之外,並安排「走讀台灣」戶外課程。研習營全程不收費用,報名日期自2009年5月25日至6月22日止,歡迎海內外高中以上在學學生提出申請,詳情請見鄭福田文教基金會網站(www.futien.org.tw)。

<咱e台灣>青年研習營邀請國內知名講座授課,深度導讀台灣人文風貌、政經現況,主題涵蓋台灣的美術、文學、歷史、地理、族群、音樂、戲劇、台語、人物、生態、國際地位、紀錄片賞析等領域。講座則包括詩人向陽、台灣史專家吳密察教授、薛化元教授、專研族群問題的王甫昌教授,研究台灣音樂的顏綠芬教授、地理學教授吳進喜、樹木專家傅春旭博士、胡寶元博士等,其他講座陸續邀請中,歡迎隨時瀏覽基金會網站。今年訂於7月13日~17日在台北市台北教育大學以及7月27日~31日在台南市成功大學辦理,凡高中以上在學學生,對於認識台灣文化具有高度熱誠,均歡迎報名參加,每梯次六十名,額滿為止。

鄭福田文教基金會邱慧珠執行長表示,這一次特別舉辦<咱e台灣>青年研習營,希望提供新一代的青年學子,有一個認識台灣多樣面貌的知識平台,增加對台灣人文、民情基本常識的認識,以及對當前台灣政經社會問題的了解,進而培養出服務台灣社會的責任心。

本次研習課程達34小時,除了「認識台灣」的室內課程之外,特別安排「走讀台灣」活動,帶領學員親身體驗台灣之美與卓越產業。基金會也特別禮聘國內各領域的學者專家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來講授課程。在課程結束之後,將發給研習證書,以增榮耀。

本次研習營基於本會宗旨積極推廣教育文化及公益,全程免收任何費用,歡迎高中以上,對台灣文化有興趣有熱誠的在學學生報名參加。

wl052808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